中医经典 金匮要略(九)左、强、若兰
复习: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里寒虚热-正邪交争时产生的热,脉沉-四逆汤,脉浮缓-桂枝剂,脉浮而紧-麻黄剂,若平时不怎么疼,喝酒后就会疼为麻杏薏甘汤 白术附子),或身微肿者(湿在表),甘草附子汤(天气变冷就痛风)主之。甘草附子汤:桂枝60g、炙甘草30g、白术30g、附子30g。若平时不怎么疼,喝酒后就会疼为麻杏薏甘汤 白术附子麻黄20g、杏仁15g、生薏仁50-100g、炙甘草10g、白术30g、附子30g 。风湿性心脏病。① 或 ②。①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薏苡仁,炮附子等量打粉,每次5g,每天三次。②甘草附子汤:桂枝60g、炙甘草30g ,强心 白术30g,附子30g :祛湿祛寒。小便不利减量甘草加茯苓(通利三焦)。下肢麻痹加生地黄(补血)。身体沉重加防己(祛湿)。加重,急性期,加重桂枝(解肌),缓和期渐进加重附子(加速推陈代谢)。单侧疼:甘草附子汤 大黄3g(引入单侧)尿路感染:猪苓汤: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5g、滑石15g 大黄3g(走前阴)冬瓜子15-30g、枳实15-30g。
新课太阳(类似于“表证”)中暍(中暑,宜喝水以温而缓之),发热(发烧)恶寒(身虚),身重(津亏血少,汗与血同源-无气力)而疼痛(血不荣筋),其脉弦(入里且紧)细(血液流动,虚)芤(血少)迟(寒-营养液少了,热量就少了),(此时可予:健胃补津液;淡盐水,猪肤汤,生脉饮 桂枝甘草汤 附子 天花粉10g;新加汤;炙甘草汤;栝楼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独参汤;小建中汤;)。小便已,洒洒然毛耸(寒颤),手足逆冷(附子剂);小有劳(虚,新加汤),身即热(栝楼桂枝汤),口开前板齿燥(鼻干,张口呼吸,更干,宜麦冬、石斛、五味子)。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血更虚亏);加温针(干锅加温更热),则发热甚;数下之(伤及胃气,上虚不治下,引起膀胱失职),则淋甚(小便淋漓不尽)。日射病:中暑(汗出太多,电解质代谢紊乱)健胃补津液;淡盐水;(略)猪肤汤;猪皮 =炒米粉 蜂蜜、生脉饮(人参15g、麦冬30g、五味子10-15g) 桂枝甘草汤(桂枝15g 炙甘草30g)、附子30g、天花粉10g;新加汤;红参15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20g、大枣12个。炙甘草汤;桂枝15g、炙甘草20g、生地黄80g、人参10g、阿胶10g、大枣12个、生姜15g、麦冬30-50g、火麻仁30g。栝楼桂枝汤;天花粉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2个。竹叶石膏汤;竹叶10g、石膏80g、半夏20g、麦冬40g、人参15g、炙甘草10g、粳米30g。麦门冬汤;麦冬60-80g、半夏20-30g、红参10g、炙甘草5g、粳米30g、大枣12个。独参汤;红参30-60-120g小建中汤:桂枝15g 白芍30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枣12个 饴糖50-70g。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水(上吐下泻,胃肠型感冒,开车不要喝,含酒精)最好,最便宜;藿香正气口服液(次好),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丸(一般)五苓散:猪苓60g、茯苓60g、泽泻100g、白术60g、桂枝40g。打粉每次5克,每天2~3次。(上吐下泻,小便不利,有低烧-浊湿)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津液亏:人参,红参带资进组),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壮热,脉洪数)。白虎加人参汤(暑热)知母-长跑冠军(六两)30g 石膏(碎)、短跑冠军(一斤)80-100g、炙甘草(二两)10g、粳米-护胃(六合)30g 、人参(三两)15g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太阳中暍,身热疼重(湿)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暑湿):瓜蒂14个 利水、利尿上锉(粉或切成块),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陈皮(三瓣)、生姜15g (西瓜皮5-10g 或 冬瓜皮5-10g:利水利尿)
笔记整理:27班若兰

先复习甘草附子汤:风与湿纠结到一起,骨关节疼到无可奈何,会出现疼而烦,关节变形,里面有痛风石或痛风结晶石,十级疼痛,如闪电激穿般掣痛,连人走近带过来的风,都会令之疼痛不已,摸上去滚烫,怕风,不能吹空调吹风扇,不想脱衣服,只要一变天,马上疼得厉害,而且老想穿棉拖鞋,只要这个人是天气预报,变天时疼痛加剧,甘草附子汤证占80%。麻杏薏甘汤: 痛风不怕冷,阴天下雨有时难受有时不难受,只要是喝了酒,肯定疼,麻杏薏甘汤证,可能也会有点寒,麻杏薏甘汤+白术附子,薏苡仁重用100-150克,解除酒后燥热,想吹下风的痛风。病例: 税务局退休,多年痛风,半年瘦了几十斤,吃痛风西药,拉肚子。甘草附子汤三副后完全不痛了。甘草附子汤适应证:1.甘草附子汤针对于寒性痛风,痛风80%是甘草附子汤证。2.风湿性心脏病: 二张方剂,第一薏苡附子散:胸闷胸痛有缓急者,缓急是时常发作,但有时轻有时重。第二针对突发性风湿性心脏病,一下子非常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说犯病就犯病,突发且严重,甘草附子汤证,对于风心病急性发作期,是非常好使的,前提是病人没有支架风同类添加物,因为桂枝用四两,其通过性很强。甘草附子汤构成:桂枝甘草汤合并了术附汤,桂枝甘草汤强心降逆,白术(湿)附子(寒)排除寒湿。好消息: 北京同仁堂取消十八反十九畏限制了。附子粳米汤、赤丸直接用半夏和附子,典型十八反,李可三畏汤,培元固本散,红参五灵脂典型十九畏,偏偏起到很强的作用。3.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也可能会用得到甘草附子汤,但股骨头坏死大概率会使用桂芍知母汤。痛风80%是甘草附子汤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甘草附子汤加减化裁:1.小便不利,减甘草加茯苓。2.下肢麻痹加地黄,生地黄。3.身体沉重加防己。4.急性期重用桂枝,平缓期可以加重附子。5.偏侧疼痛加大黄3克以内,生大黄、酒大黄都可以,少用可以引偏侧,单刀直入。眼睛红血丝,可以大黄泡水,眼睛黑白分明。酒后狂躁,大黄泡水喝,不要煮,解热性久毒;后下通大便,轻用可以将药力引偏侧,可以对前阴起作用,所以猪苓汤会加大黄,猪苓汤+枳实大黄,可以针对于尿路感染,如果加冬瓜子和薏苡仁就更好了;大黄久煮,可以活血化瘀,常和川芎一起用,被称为应钟散,比例一般2:1或3:1,川芎量大一点,王老师常叫它芎黄散。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痉湿暍,暍病,其实就是中暑,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转暖一下进入夏季,很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叫热射病,原名叫日射病,太阳太毒,导致体液消耗,出现中暑,用藿香正气是错误的,上吐下泻同时发烧,胃肠型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含酒精。五苓散: 针对外感,是热病,最常用,上吐下泻、小便不利、心中烦躁也有些发烧,五苓散证常伴随低烧,有点怕冷;晕车也好使;胃肠型感冒类似于中暍。太阳中暍,就是暍病,中暑,发热,身上热能太高,怕冷是因为虚,虽热但虚。身体沉重酸痛,身重因为丧失津液,一种是有湿,如穿着湿衣服;一种是津亏都会身重,这里属于津亏,津亏身重没劲,虚脱,中暑说话都无力。脉并不浮,是弦脉,就证明不是太阳病,但类似于太阳病,中暑,是发汗水都发出去了,干热,吃冷饮冷食吃完就可能走人,激着了,没有津液也没有胃气,无法消化凉冰冰的东西,应该喝热水热汤热茶,慢慢喝,不能急喝。脉弦细芤迟: 弦代表里边是紧张的,芤是没有内容物,空虚的,迟为寒所以怕冷。小便已,打个激灵寒颤,手脚冰凉。干点小活,就撑不住,身体马上热起来,老想喝点水,张嘴时大门牙会燥热,呼吸鼻子都是干的,外边又是热风,只能代偿性用口来呼吸,时间长了口是干的,门牙也是干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发汗,就更怕冷了;如果烧针,会更烧;如果用利下的药,小便的功能都会受到打击,出现尿淋漓不尽的情况。中暑这种情况如何治疗?公屏回复: 淡盐水,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新加汤,猪肤汤,炙甘草汤,栝楼桂枝汤,麦门冬汤,小建中汤,独参汤,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有恶寒,用点桂枝甘草汤振寒,都可以,都有用到的可能。老师答案: 生脉饮(红参或人参或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人参健胃补气,麦冬可以换石斛,滋阴润燥,五味子收敛,再加桂枝甘草汤,这是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方剂。当然新加汤、栝楼桂枝汤也没问题。这是脉弦细芤迟,应该补,可以加一点附子。生脉饮可以人参、红参、西洋参,唯独不可以用党参,生脉饮+桂枝甘草汤+附子+少量天花粉(栝楼根),天花粉可以用,一定是标准的栝楼桂枝汤,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栝楼只用二两,用四两就运化不开,很麻烦。所以这里没办法出一张方子,有可能是新加汤证,瓜楼桂枝汤证,也有可能生脉饮+桂枝甘草汤证,也有可能是炙甘草汤证,也有可能是小建中汤证。如果只是脉弦细芤迟,补液可以用小建中汤,或炙甘草汤;或身重疼痛发热恶寒,用新加汤;小有劳,口干板牙燥,用生脉饮,麦冬、石斛、五味子、人参;发汗、温针、下之都是误治。生活中养护: 茴香馅饺子,绿豆汤,梨汁等汤汤水水的食物补水,太重去医院打葡萄糖水和生理盐水以补液也是可以的。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针对暑热)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80-100)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中暑了,出汗太多导致怕冷,发热且口渴,所以一定要用人参,热属于壮热,应该还脉洪大数,人参白虎汤证。这种是实性壮热,热到甚至有点怕冷的程度,棒小伙常出现这种情况,白虎人参汤主之,直接截断病势。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石膏快速退热,必须碾碎才可以退热;知母长效退热(延续4-6-12小时),没有知母石膏退热后会反复发烧,有知母就不会反复;甘草修复黏膜;粳米保护黏膜,因为石膏剂量太大,且寒凉,怕伤到肠胃。陈大米就好,崩开了,散花,汤更浓,效果更好。这是针对于暑热,体质壮实者常会用到的方剂。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方:瓜蒂二七个(针对暑湿)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中暑,也是壮实的,但是暑加湿,夏天湿气重,吹空调吃冷饮,吃完后身热疼痛,身重,洗了凉水澡,吃了冷饮,脉微弱,所以水行于皮中,湿性黏腻,要祛湿发汗,这时不用桂枝汤,桂枝汤针对于血脉,解肌的,只祛肌肉中的湿,一物瓜蒂汤主之。构成及用法: 瓜蒂十四个,不是二十七个,二七一十四。打成粉,或切小块,用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一次服用。用后慢慢水就泄掉了,因为瓜类本身祛水,西瓜、冬瓜尤其是冬瓜皮都祛水,利尿利湿利水。因为瓜蒂苦,不好喝,替代品: 夏天可以少吃点西瓜,或西瓜皮、陈皮再加点生姜煮水喝,是很好的,就不容易出现水湿,西瓜皮凉润,陈皮温性,干姜也是温的,都行气祛水祛湿泄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