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库探秘 中篇.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第一章 内科病证/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是逆转和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早期以肾小球损伤为主,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是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其次高血糖的作用、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控制血糖、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格列喹酮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减少尿蛋白排出,以延缓肾小球硬化;口服降脂药调整血脂等;但从临床观察看,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做了大量研究,对本病的病机,历代较重视肾虚,现代学者普遍重视肾虚血瘀。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最主要的病理类型是气虚、痰浊、血瘀。消渴病日久则脾肾气虚,脾虚运化无力,聚湿生痰则现痰浊内阻,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日久则血瘀,从而出现疲倦无力、中脘痞满、腰膝酸痛、肢体麻木、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根据以上病因病机采取益气化痰、活血通络的方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促血行,配以白术健脾益气,温运中焦,补后天之本;法半夏燥湿化痰;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地龙其性善走,通络活血,以行药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功。从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临床应用】曹氏 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病例58例,总有效率为82.8%,疗效满意。欧阳氏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认为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致脏腑功能紊乱,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渗注脉中,损伤肾络而发生糖尿病肾病,肾气虚弱,水湿壅盛,气滞血运乏力,血停为瘀,而气虚血瘀乃为根本之病机,即“因虚致瘀”之证,而血流不畅,脉络瘀阻,水湿泛滥肌肤则为水肿形成主要原因。临床治疗病例60例,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显著。
365建站【病案举例】曹氏 治疗病例:刘某,女,55岁,2000年8月15日初诊,有糖尿病家族史,1986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服用消渴丸、格列苯脲、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波动于8.2~13.6mmol/L之间,
刻诊:眼睑,双下肢水肿,视物不清,咽干口燥,尿量较多,尿液浑浊,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检查:血压20.0/13.3kPa(150/100mmHg),心肺(-),空腹血糖13.2mmol/L,尿糖(++),尿蛋白(++),尿蛋白定量2.3g/24h
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
黄芪、当归、地龙各15g,川芎、红花、桃仁、赤芍药、柴胡、怀牛膝各10g,生薏苡仁30g,大黄5g。
每日1剂,连用2个疗程,同时口服降糖与降压药,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血压降至17.3/10.7kPa(130/80mmHg),尿常规:尿糖(-),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21g/24h。
【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属中医学“消渴病、下消”的范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则属精微下注,精气下泄,属虚劳范畴,糖尿病5~10年以上多导致糖尿病肾病,而蛋白尿又是其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尿蛋白本身就是肾病进展、恶化的单一因素,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病变早期多为肝肾气阴两虚,伴有血瘀内阻,脉络闭塞,因此治疗必须着重补气活血化瘀,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在补气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药,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根据临床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依本法调治确有疗效。
欧阳氏 临床观察:6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为2型糖尿病所致的糖尿病肾病,其中,男36例,女24例;病程最长22年,最短8年;并发糖尿病肾病水肿最长6年,最短9个月,全部病例均呈现中度以上的水肿,而且均不同程度的伴有瘀血症,治疗方法维持原有降糖药物和其他对症药物,注意低盐饮食,停用西药利尿剂,加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基本方:生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牛膝10g、益母草15g、茯苓30g、白术12g、泽泻15g、车前子(另包)30g、甘草6g。
辨证加减: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人参;阴虚明显者加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阳虚水泛者加炮附子、桂枝;兼挟湿热者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余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疗效标准及结果:疗效标准:显效:水肿全部消退,化验和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水肿大部分消退,化验和其他症状有改善;无效;水肿消退不明显,其他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治疗结果:本组60例,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7%。
【按】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而糖尿病肾病属消渴的变证,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致脏腑功能紊乱,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渗注脉中,损伤肾络而发生糖尿病肾病,肾气虚弱,水湿壅盛,气滞血运乏力,血停为瘀,而气虚血瘀乃为根本之病机,即“因虚致瘀”之证,而血流不畅、脉络瘀阻、水湿泛滥肌肤则为水肿形成主要原因,即《血证论》所说:“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瘀而兼水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血循环障碍,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肾血流量减少等有相似之处。故选益气活血化瘀之著名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入活血利水药物而组成基本方,方中黄芪功擅益气健脾、升阳利水;低血脂,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肾血流量及利尿,改善高凝状态所致肾小球损害,促进肾功能恢复作用;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牛膝、益母草等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作用;研究表明该组药物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流量,防止肾小球硬化等作用;更加入茯苓、泽泻、车前子、白术以培土制水,利水消肿,标本兼治,全方使气虚得补,血瘀得去,血脉通利,水湿去而肿自消,另外,肿去后需注意益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