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库探秘 心电图快速解读(急性心梗篇)
心肌梗死的两类心电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1、ST段抬高的部位反映心肌的损伤区域,其相对导联的ST段则压低。
2、T波倒置。
3、病理性Q波:振幅≥1/3QRS波且Q波时限≥0.03s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
4、相邻两个以上的肢体导联ST段【抬高超过1mm】(1小格=电压0.1mV),或【相邻两个以上】的胸前导联ST段抬高超过2mm(1小格=电压0.1mV)都是病理性的。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无左室肥厚的患者出现ST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置提示为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区别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堵塞的血管多数是完全性闭塞,多为红血栓(纤维蛋白+红细胞),要尽快通血管,要么溶栓,要么放球囊支架PCI。此型若不及时处理多进展为Q波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血管是不完全性闭塞的,多为白血栓(以血小板为主),这种心梗不溶栓,因为没有用。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过程
图片
超急性期(数分钟至数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数分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先出现高耸的T波,然后出现ST段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直立T波相连,但此时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
急性期心电图中出现ST段抬高,表明已有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区的导联多出现ST段弓背向上明显抬高。此外,也会出现异常的Q波或QS波,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这在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具诊断意义。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此时期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但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陈旧期(梗死后数月之后)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好几年或者以后都会一直存在。
病理性Q波/坏死型Q波
坏死型Q波是心肌梗塞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病理性Q波又名坏死型Q波,有的叫梗死型Q波,心梗的病人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说明心脏组织因心肌梗塞出现【透壁性坏死】,说明病情严重,但不等于心脏穿孔了,因为坏死的组织可以机化。
定义:Q波时间≥0.04s、深度≥后面R波的1/4、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
图片
解读:不要看到某一个导联上的Q波有这种形态就判断为病理性Q波。要同时看到几个相邻的导联都有,才有临床意义,参考急性心梗ST段抬高至少相邻两个及以上导联才有意义。
病理性Q波出现的时间: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直到心梗陈旧期,一直存在。当我们判断为病理性Q波,要询问病史,或者嘱其复查心电图。
注意:但不是所有发生过心梗的病人,心电图都有病理性Q波存在。ST段抬高型坏死,没有进展成透壁性坏死的,就不会有病理性Q波。非ST段抬高的心梗也没有病理性Q波。
缺血型心电图
T波形态:心肌缺血,一般看T波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的同时或其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典型者表现为T波增高、变尖。随后T 波变成倒置,倒置T波的【波幅很深】。正常心电图也有部分导联会出现T波倒置,但倒置的幅度很浅。
T波倒置出现的时间:【急性期(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陈旧期(梗死后数月之后)】。
误区:一看到T波倒置就直接跟病人说心肌缺血。如果是近期出现的T波倒置或动态变化的T波倒置才有临床意义。有的心电图T波倒置说明可能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应询问病史,如果是多年前,病情已稳定,应告知患者完善冠心病相关检查或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图片
急性心梗ST段抬高的类型
图片
图片
墓碑型抬高心梗心电图
墓碑形 ST段抬高改变者,以前壁梗死或广泛前壁梗死多见。
365建站病情严重,往往伴有多支冠脉病变。
图片
图片
ST段弓背抬高性心梗
图片
超急性期高尖T波
图片
T波高尖,下壁ST段轻压低
图片
ST段压低/非ST段抬高的心梗心电图
图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图片
一些判断急性心梗的套路
1、一个导联可疑异常说明不了问题,急性心梗至少有2个及以上相邻的导联有异常(3个相邻)。
2、镜像改变: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与其对应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Ⅱ、II、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与其对应的I、aVL导联出现ST段压低。
图片
相对着导联的就是镜像
I 和II、III肢导互为镜像
AVF和AVR或AVL互为镜像
AVL和AVR互为镜像
3、套路:如果看到有几个相邻的导联ST抬高,同时又有几个相邻导联ST段压低,基本可以判断有急性心梗。
4、看心电图有没心梗,可以按这些组合看:
第一步:先看下壁:II、III、AVF有没有异常(小二、小三踩脚下)。
第二步:再看胸导:V1-V6(是否有三个导联异常)。
第三步:看右壁:AVR,可疑要加做V3R,V4R,V5R,位置与左侧的V3-V5对称。
急性心梗的确诊★★★
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TNI或TNT+一项缺血证据:
①胸痛症状(警惕:腹痛、胃痛)。
②新出现明显的心电图缺血改变(T波、ST段的改变)。
③新出现病理性Q波。
临床思维:急性心梗不是靠拉一张心电图确诊的!!!
怎样通过心肌酶学判断或排除心梗?
【肌红蛋白(Mb)】是最早升高,心梗发病后2小时开始,灵敏度高特异性差,不能确诊,肌红升高可以敲响警钟,注意排除心梗。
【肌钙蛋白(TNI或TNT)】特异性高,可以确诊心梗,但在心梗发病后3-4小时才开始升高。
①当肌红升高,肌钙正常,心电图有异常,不能排除心梗,若30分钟后复查心电图见ST段较前变化,可直接诊断心梗。
②若肌红很高,肌钙正常,两次心电图ST段前后对比无变化或无抬高,可在4小时后复查肌钙蛋白TNI或TNT,若肌钙蛋白开始升高,则可确诊为急性心梗。
③有胸痛症状,能排除急性心梗的是:心电图全程无动态变化,无ST-T改变,从胸痛症状开始,4小时后查肌钙仍然是阴性,基本排除心梗。
④因经验不足的医生读图水平有限,可用肌钙蛋白的结果作为确诊或排除的标准。
图片
前间壁:V1-V3,因为V1在右边,损伤跨度左右都有,损伤的导联不多,就在正前方的中间,所以是前间壁。
局限前壁:V3-V5,只有左边几个导联损伤所以是前壁。
广泛前壁:V1-V5或V6,左右导联都有,而且涉及很多导联,所以是“广泛”。
前侧壁:V5、V6、AVL,都是位置在最左侧的导联。因为V1-V6都是心脏前面的导联,V5、V6又位于前面导联的最左侧,AVL代表左侧肢导,所以是前侧壁。
下壁:II、III、AVF都是这个三角形下方的导联。AVF的F代表foot,导联在脚侧下方,就是下壁了。
右壁:V3R-V5R,R代表右边,这几个导联的摆放位置是和左边的V3-V5对称的,所以是右壁。
后壁:V7-V9,因为这些导联位置在背部摆放,所以是后壁。V1-V6都是前面的,V6以后的导联就是后面了。
图片
高侧壁:
①I 和AVL
②I+V5、V6
I导联的位置在三角形的正上方(高高在上)。
AVL、V5和V6都是在最左侧面
所以这几个组合都是上面的导联+最左侧的导联=高侧壁。
急性心梗的危险部位
【下壁心梗】容易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记忆口诀:下水道阻塞),严重时心率很慢,甚至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维持心跳。
【右壁心梗】则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严重者需要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才能维持血压。因此,右壁急性心梗是【不能】够用 【硝酸甘油、硝普钠】的。
(急性心梗)心电图快速解读总结
1、急性心梗的演变,T波病理变化的形态,ST段抬高的各种形态,还有ST段压低的形态,多看,临床工作中不确定是否有心梗时直接把病理形态对号入座。
2、有的时候只通过1次心电图无法判断是否急性心梗,经验不足的新手医生,可以隔30分钟后再复查一次,对比那些可疑的导联ST段是否变化,较前抬高。
3、注意有2个以上相邻导联变化才有意义,即至少3个导联异常。
4、诊断急性心梗还需要结合酶学(肌钙蛋白)、胸痛症状,心梗不是单看一张心电图确诊的,别忘了诊断公式。
5、患者做第一份心电图的时候,可以处于正常或发病前、急性期、陈旧期,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无法确定时可复查(酶学、心电图)观察动态变化。
【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